视频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校歌

学校宣传片|《大美理工·成就大国工匠》

聚焦职教周 | 你眼中的职教周是什么样子?

图说

2023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开幕式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举行

国际大赛!两银一铜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头条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头条关注 >> 正文

学院实施教学改革 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守职业教育初心 培养大国工匠

2019-08-22 19:22

 

我院作为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优质校立项建设单位,始终把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作为责任使命。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全院进行整体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完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学生成长环境及教育教学管理,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学习阶段不同特征,按照学院教学计划安排为机电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量身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工匠心’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卓越’技能炼成计划”,并将其列入优质校人才培养特色项目中。

 

入学教育  我们不一样

与普通的大一新生不同,机电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新生来到了离企业最近的地方,他们将在兖州区这个工业重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兖州区就像是济宁市的“工业心脏”,形成了以联诚集团、华勤集团、五征山拖、国丰机械、永华机械、太阳纸业等为骨干企业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其中招引落地和本土发展起来的世界500强企业有32家,上市公司有2家。

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兖州区的智能制造企业,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职教“红利”,学院和济宁市兖州区委、区政府协商,确定校地双方合作办学,在学院东校区(原山东省机电学校)工科类专业的基础上,由兖州区委、区政府提供场地设立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兖州人才培养基地。

该人才培养基地是学院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倾心打造,在这里的学习当然会变得不一样,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就会与众不同。在人才培养基地学习的学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乎实现了与企业零距离,依托这一优势,学院实施“‘工匠心’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入学教育放到了企业,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认知所学专业,而且也成为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的第一步。

学院发挥济宁孔孟之乡地缘优势,结合专业特点,挖掘孔孟文化、齐鲁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弘扬鲁班、墨子等古代匠师鼻祖的术业专攻精神,构建以“孔孟文化、班墨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养人才培养体系,把“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同时做好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学校、职业文化进课堂,丰富“崇技、规范、精准、创新”的专业文化内涵。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认知规律,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积极开展“六个一”和“五个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和技能培训等,培养学生安全、节约、协作等意识,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格,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校企合作 超硬核

学院搭建了校企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与山东联诚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创新多元合作模式,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了山推、五征山拖、联诚精密制造、海信、辰欣、国丰机械等56家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可提供3000个左右的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求。其中,联诚集团、五征山拖、国丰机械就在我院人才培养基地兖州区内。

依托兖州人才培养基地,与国丰机械、山拖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五征山拖、山东国丰、山东金大丰等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山东农业机械研究所、济宁市机械行业协会等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同成立现代农业装备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共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职业教育集团、专业联盟等,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智能制造专业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思路,学生在兖州人才培养基地,有利于坚持“双主体”育人,创新实践了“学训交替、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实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不断提升的阶段式培养,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从学生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基本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强化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四个培养阶段。

光伏新能源专业是面向“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为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和海外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本土化人才,紧扣新能源产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更为关键。在兖州世界500强企业有32家企业落户,在兖州人才培养基地学习,能够更多地接触外企,外企的高管、工程师也会到基地为学生们授课,不仅能学到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兖州人才培养基地将与这些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共建共融共培共育共赢”,建立“专业共建、文化共融、师资共培、人才共育、利益共赢”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

教学改革 很大胆

机电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三个学院下设的专业是学院的王牌专业,近几年更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成果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三二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等;光伏专业群获得的主要成果有,全国行指委教学成果奖3项,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牵头成立了中国光伏农业职教团队,学生就业率连续5年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汽车专业群获得的主要成果有,《对标接轨 合作研发—中德诺浩汽车学院“123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项一等奖,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虽然获得了很多荣誉,但追求卓越的脚步不停止,教学改革仍在继续,改革的动力是学院对职业教育的初心与坚守。

机电工程学院相关专业以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依托,将联诚、国丰等企业的生产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和先进文化引入课堂,全面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对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与企业生产实时对接,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生产场地、设备、生产过程等实践要素以视频动画、在线课程等形式生动、真实呈现,动态跟踪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岗位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实训项目、教师能力培养目标等,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同步性。同时,对企业开放教学平台、共享教学资源,为企业员工、实习学生提供在线培训等合作项目,深化校企合作。

光伏专业群对接职业成长规律和光伏产业发展前沿,围绕光伏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发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和“走出去”国际化课程,建设以能力为本位专业群特色课程和共享型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实践“互联网+”视域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教学模式。

汽车专业群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对照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的课程培训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原则,根据国内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工艺流程,遵循学生职业成长和认知递进规律,将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职业资格标准、我国汽车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德国优质教学资源本土化,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优质教学资源。

未来,兖州人才培养基地不仅仅局限为一个学习的基地,在此基础上还将规划建设三个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将引进德国、澳大利亚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今后学生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世界最前沿的职业教育,学生们将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国工匠,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文/庄子帆)

  •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济宁大道37号
  • 邮政编码:272067
  • 办公室电话:0537-3617778  3617779
  • 招生电话:  0537-3617788  361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