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月14日—25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院汽车工程学院的5名优秀学生王旭、陈康、张明、李东旭、陈永超远赴德国萨克森州参加了“中德诺浩汽车文化训练营”。据介绍,我院与中德诺浩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德国优质职教资源,弘扬工匠精神,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国际认证的高等级专业技术人才,校企合作的规模和办学水平走在全国领先,本次5名同学赴德费用全部由中德诺浩公司承担。
本次培训内容以实训操作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根据培训内容及需要,在开姆尼茨接受拆装发动机、制动系统的相关培训、汽车四轮定位的练习等实训操作。同学们还参观考察了德累斯顿大众工厂和莱比锡宝马汽车生产工厂,通过实地参观,同学们感受到了德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先进制造、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德国工业4.0技术创新。
历时14天,参训学生圆满完成了预定培训目标。我校同学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德方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准备出发喽

在北京机场合影

到达法兰克福
HelloGermany!我们来了~
提到德国,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这个欧洲最发达国家之一的工业大国,严谨认真是德国一直给我们的印象,提到德国制造,就是一种质量的保证。无论是汽车还是各种精密零部件,在大部分人眼中,德国人制造的都是质量过关值得相信的,这也一直是德国的优良传统。出发前,5名同学做足了功课,他们即将造访的开姆尼茨、莱比锡和德累斯顿组成了“萨克森州三角都市群”。 以前只是了解到工业4.0是一个大命题,在制造行业中它是创新、专注、精益以及卓越领先精神的代名词。这次能够亲身体验制造业大国德国推出工业4.0的国家战略、成为制造业4.0的全球领先倡导者的原动力,同学们感到非常兴奋。
1月14日,经过了12个小时的飞行,同学们到达了本次培训的首站——开姆尼茨。该城市享有“现代化之城”的美誉,工业现代化日臻成熟,推动着德国经济和科技的蓬勃发展。巨大的卡尔马克思纪念雕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吸引大批游客来此参观,冬日的阳光映照在街道的雕塑上,湛蓝的天空下,黄绿的枝叶间闪烁着点点阳光,有轨电车叮叮当当缓缓驶过,路边咖啡馆里闲坐着三三两两的人,鸽子在广场上慵懒的踱着步,没有国内街头摩肩接踵的人流,没有此起彼伏催促的汽笛,所有的一切,悠闲而美好。

与马克思雕像同框合影

在萨克森王宫前
初到德国,公共交通的人性化就给李东旭留下深刻印象。所有的公交车上都设有可以停放婴儿车和轮椅的空间,在公交车停靠车站时,会自动向车站一边稍稍倾斜,方便轮椅和婴儿车上下车。有时遇到在不太平坦的路面停车时,司机会下车铺一块板子,方便残疾人乘坐轮椅上车。还有一点令人称赞的就是德国的斑马线。由于受到国内习惯的影响,遇到斑马线我先等待车辆通过之后再前行,但每次汽车总是主动停下来,司机打手势示意让我先行。后来询问了德国老师才知道,在他们的交通规则中,在斑马线上的行人有绝对的先行权,当发现斑马线上的行人有要横过马路的意识时,汽车必须减速示意,只要行人迈向斑马线,汽车就必须在斑马线以外停下。这种自觉性,也折射出了德国人的文明秩序。

上百年历史的火车站
与德国制造的亲密接触
参观德累斯顿大众工厂和莱比锡宝马工厂是此行的两个重要的站点。1月15日同学们乘火车前往德累斯顿,德累斯顿火车站,在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蒸汽时代工业风格,阳光透过站台的钢铁拱门,给周围镀上了怀旧味道巨浓的金黄色,一下想到哈利波特的车站,而选用玻璃为主材料的大众德累斯顿透明工厂更让同学们感到惊奇。

参观大众玻璃工厂

能10秒提车的车库
德国是汽车文明的先驱者与引领者,其登峰造极的技术水平、精湛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令人称道。大多数汽车厂家都会把自己的工厂放在远郊,除了需要大量的用地外,远离城市可以减少工厂对市区的污染。大众德累斯顿透明工厂却是例外,它建在德累斯顿的历史中心城区,全部采用了玻璃结构,新生产的汽车清晰可见。工厂的玻璃幕墙与相邻的居住区域花园美景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你一定不知道这是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张明的日志细细的记下了大众汽车工厂的优点:这是一座无工业气味、无噪音、无污水、无光污染的工厂。首先,透明的外壳全是采用加厚加厚的夹层玻璃,无噪音外泄,2700平米的车间内安装昂贵的加拿大松木木地板,降低人员、运输设备、自动行驶机器人各种运动物体的地面噪音,以及良好的缓震效果可以减小工人的脊柱损伤。同时每个工位附近设置了多个空气对流孔,保证良好的空气流通。其次,不采用传统天花板似的照明方式,而是反过来,将大灯从中间位置往天花板照射,天花板上安装一块块的反光板,通过漫射的方式将光折射回车间内。这样的方式能最大限度控制对外光害,同时柔和的光线对员工长期作业下的视网膜能起到最佳保护。另外,工厂四周种植了很多棵树木;在透明工厂的玻璃幕墙上,可以听到由电脑制作的24种鸟的鸣叫声,这是专门研发的驱鸟信号,以此让飞近的鸟类远离玻璃幕墙;室外区域内安装了特制的钠气灯,黄色系的灯光不会惊扰邻近植物园内的昆虫……

参观莱比锡宝马工厂

宝马工厂先进的生产线
从2017年开始,大众的未来新车战略里头,将生产电动高尔夫的重任,放到了德累斯顿工厂里。这是继生产辉腾之后,该工厂最重要的新使命。据工厂负责人介绍,工人需要学习3-5年才能生产高尔夫。在汽车生产流水线,工人更像是艺术家,全神贯注地完成一件件艺术品。工厂大厅有世界上最快的立体车库之一,30秒内可以出库使得客户能提到自己的爱车。如此近距离接触德国制造,让同学们真正了解到了驱使德国企业蓬勃发展的原动力:就是来自于根植在其国民骨子中的精准、质量、秩序、克制、守时等品质。
德国的实训课是啥样的?
这次去德国的5名同学除了有颜值之外,还是妥妥的学霸。王旭获得过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国赛一等奖,陈康获得过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省赛一等奖,张明、李东旭、陈永超都是汽车学院选拔出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实践课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德国亲手体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让同学们思考颇多。

给老师送上中国结
通过德国老师的讲述,同学们对“双元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在职业学校主要接受理论教育和文化学习,在工厂或培训中心接受实践培训。实习情况要记入总学习成绩。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工作技能、综合技能、整体联想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其中事业心和责任感、交往合作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系统的思维能力等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讲解发送机拆装步骤

两人一组在老师指导下练习

练习分解动作
可爱的Nico Lützner老师和梅茨多夫老师主要负责同学们的实践课。王旭的日志里留下了这样的记录:“今天学习了KTS740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方法及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我们在国内上课用的诊断仪一般都是KT660或者KT600,三者相比较KTS功能更强大,而且可以读取电路图;标准参数。相对来说操作也更麻烦些。他们把模块的针脚全部引出来,故障设置也有故障设置盒(跟我们的台架故障设置盒一样),他们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会损伤汽车线束,不会损伤插接器针脚,使测量更加方便。而我们在学校的车,针脚是没有引出来的。在故障排除上他们在测量时都是用专用工具,不会损伤针脚,很多专用工具是我们在国内没有的,比如说今天老师拿出来的点火线圈拔插专用工具。”
在一些实践的小细节方面也给同学们一些启示。王旭说,“装轮胎时,手放的位置不一样,在国内不会要求你手怎么放,而在德国装胎时他们会要求你手指指向必须向外,以防伤到手指。”张明也记下了一个小细节:“老师要求非常严格,当我们检测火花塞是否点火时,不允许用手拿着,不能有任何触碰,要把火花塞放在缸体上看是否打火。”

按照老师的讲解认真训练

拆轮胎专用工具

拆装制动器

获得结业证书
两周的课程安排的忙碌且充实,同学们接受着德国文化的冲击,也感受着德国制造的灵魂。用“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来形容此行的收获最贴切不过了。相信这些收获一直会陪伴大家。
(文/陈锐 本文照片由5名同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