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2024教师节快乐——《我心中的好老师》

2024教师节快乐——《我的从教故事》

震撼首发!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24年AI招生宣传片

图说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入选山东心理学会理事单位

硕果累累|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光伏工程技术专业群成果展示

2025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2020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职业教育活动周

【人人能出彩】我院“少年工匠”打破传统一鸣惊人——首次参加“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项获得一等奖

来源:文字: 摄影: 编辑:首页编辑审核:
2020-11-05 10:4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是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增的一个比赛项目,我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刘天成、王旭在王德明、李敬福老师的指导下,拿下了此赛项一等奖的好成绩。骄人的成绩让他们赢得了掌声与喝彩,但光辉的背后承载的是一波三折的训练过程,是失败了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是对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追求……抛开成功的光环,两位少年工匠选择了继续成长,带着大赛给予他们的历练,迈向不同的人生。

训练设备一波三折

“纸上谈兵”也能赢

走进汽车工程学院的实训室,看到刘天成、王旭两名国赛能手在一辆白色的新能源汽车前盖处训练,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了,他们并没有停下来。在5月13日落幕的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项当中,这两名同学与从全国职业类院校选拔出来的53支团队同台比武,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国赛一等奖第四名的好成绩。

王德明老师正在指导两名学生训练

取得骄人的成绩,令人拍手称赞。但准备比赛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本届大赛与传统汽车技术与服务的赛项不同,是全国首次举办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大赛,没有规律和经验可循,甚至连比赛的设备也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模板。

经过校内三轮选拔,最终选出刘天成、王旭两名学生参加国赛,从今年正月初七就开始了训练,由于是首届比赛,李敬福、王德明等指导老师带着两名学生摸着石头过河。“这场比赛,对我们来说有两个挑战,一是转变传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观念,迅速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学习当中,二是没有对应的训练设备,前期所做的准备都是‘纸上谈兵’。”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李敬福说,虽是如此,但他们不愿意放弃这次参赛的机会。

没有设备可实操,也不敢盲目购买实训设备,那就采取迂回战术。李敬福介绍,实训室内可利用的设备只有北汽新能源汽车,但比赛所使用的设备可能是北汽、比亚迪、吉利三大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赛事组委会却迟迟没有官方公布,大家猜测比亚迪中标的可能性大,一开始学习比亚迪品牌的电路图,实训设备使用北汽品牌,后来又学习吉利品牌的电路图,实训设备仍是使用北汽,但三个品牌相差很大,也就是说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们学的都是“假电路图”。

3月21日,官方消息终于公布使用的比赛设备是吉利品牌,可离4月8日的选拔赛所剩时间不多,更让大家着急的是,设备还需要等。买还是不买,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摆在面前。“说实话,那个时候是犹豫的、矛盾的,老师、学生们付出很多,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不买就等于放弃了比赛,弃之可惜;如果买,时间很急迫,到底对比赛还有没有帮助,毕竟购买设备的费用不是小数目。”李敬福说,这时去找到许可书记汇报,他对此事非常重视,并坚决支持买设备,许可书记的这个决断,给足了备赛的老师和学生们的信心,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3月28日训练车到位,4月5日实训台到位,4月8日参加省选拔赛。时间紧,任务重,赛前一周进行了魔鬼训练,两位学生吃住都在实训室,除了睡觉,基本时间都是在与实训设备打交道,王德明老师全程指导,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训练了80个左右故障点的检测与处理。就这样,这个团队拿到了参加国赛的入场券,成为全省两支参赛代表队之一。

技能比武竟练起字帖

手写3000多页项目单

3个考核模块,5个故障点,16张项目单,42项考核标准……这些不仅仅只是数量名词,而是需要刘天成、王旭两名同学在50分钟内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回看比赛视频,两名同学在几米见方的隔断内,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

比赛开始的第一步,便是一个陷阱。虽然大家对国赛不按常理出牌的“套路”并不陌生,可在关键的这一步就制造障碍,还是让很多参赛选手措手不及,甚至很多团队就此画上了比赛的句号。“第一部是断电,解开锁制卡扣,如果解不开就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而比赛所用的车型与平时练习的有所不同,因此这是最大的挑战。”指导老师王德明说,王旭利用反向思维,成功完成这一步操作,这得益于他平时练习的积累与善思。

王旭负责操作,刘天成负责项目单的填写,虽然这个赛项只有两个人来完成,但复杂程度相当大。50分钟内要处理5个故障点,相当于10分钟一个,而这5个故障点是从上千个可能出现的故障中挑选出来的,堪比大海捞针。王德明是一位严苛的老师,要求他们必须按照要求通过3至5步的操作就要找到“病根”。同时,每一个故障点从初步故障判断到排除故障、进一步确认故障、解决故障,到最后总结故障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反映到项目单上。

王德明介绍,填写项目单不仅考查的是故障的排除和解决能力,还有逻辑推理能力,并要迅速反应,一个故障对应3张项目单,加上最后的总结共需要手写16页项目单。“16张项目单要在50分钟之内完成,大概要写1200字,而且每一个步骤都没有模板可循,只能靠自己总结。”刘天成说,项目单的书写占到了总分值的85%,为了获得更多的分值,他专门买了字帖练字。

从开始训练到参加比赛,刘天成一共写了3000多页项目单,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对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追求。

 

“王牌师傅”带高徒

雄厚的师资支撑人才培养

国赛不仅仅考查的是学生学习的能力,更是考验老师教学的水平。王德明是我院“王牌”教师,他是我院雄厚师资力量的代表,曾经执裁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有了国赛裁判的历练后,王德明老师指导学生更加得心应手。“我们就是冲着国赛一等奖去的,因为我们有这个实力。”从他的话语中感受的是自信与从容。

在这里,名师出高徒,绝不是一句空谈。获得大赛一等奖的刘天成和王旭,在颁奖现场,同时获得了由比亚迪公司负责人颁发的“免试入职证书”,虽然知名企业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但是他们都放弃了,他们还想继续深造。如果不是参加了国赛,或许刘天成正式毕业后仍在一家4s店上班,王旭还是一名不自信的大二学生。

而现在,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本科院校的大门,未来的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更高的平台就业,甚至去更好的院校继续深造,完美的弯道超车,等待他们的是更好的未来。

重视技能比赛,并不代表教学的重点只放在参赛的学生身上,而是通过大赛来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开放办学的体现之一。“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大赛成绩是一所职业类院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李敬福说,技能大赛切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非常“接地气”,因此从大赛中能获得很多信息,能使教学理念发生转变,并迁移到对全体学生的教学当中,以赛促教并不是一个口号。

能登上国赛的宝座,是一朝一夕的积累,学生的不懈努力与老师的教学能力密不可分,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支撑人才培养的根本所在,在汽车人才培养方面我院有一套严格的执教标准,建立对接国际、适合国内的师资认证标准,实行专业教师课程执教资格认证制度,55人次分批参加国内外教师执教资格培训,获得KMT、KST、KDT和GDT的课程执教资质。连续4年,我院承办中德诺浩全国“双元制”师资培训,为全国225所设立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培养了821名专业骨干教师,这足以证明我院的教学实力,为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理实一体化

汽车人才培养“德国范儿”

走进汽车工程学院的实训室,这里与品牌汽车的4s店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不同的是学生在此上课,以德系车为主的实训室,宝马、奔驰也是学生们练手的工具,这里是一个真实的校企合作环境,历届130余名省赛、国赛得奖的学生都是在这里训练。

德国是先进制造业的代名词,在汽车制造方面更是世界领先,在2010年,学院通过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学院合作办学,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师资、实训室、人才培养均采用的是德国标准。之所以我院培养的汽车方面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主要是因为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的充分内化与实施,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成了真实的校企合作环境,学生一边理论学习一边实践,让课堂变得有生命力,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教学法”高度概括了汽车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理实一体化,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学生把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锻炼他们,使之符合工厂的实际要求,对其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老师来说,在校企合作环境中了解相关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等具体规定,结合工厂的具体要求和用人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校企合作不做表面文章,而是真正的从提升学生、老师的能力出发,从企业的需求出发,通过这种模式,我院所培养出来的汽车从业人员,上至综合故障的排除,下至普通的维护保养,不同层次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汽车从业人员的培养,打造出我院的专属模式,2017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示范专业。

“通过8年的研究与实践,创新设计并实施了中德诺浩汽车学院‘一条主线、两个实训场所、三段循环、四级递进’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李敬福说,依据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的培训体系和考核标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围绕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汽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条主线,学校和实训企业两个主体,实施“专业基础学习-企业认知、典型项目学习-企业轮岗、综合项目训练-企业顶岗”三段工学循环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符合岗位需求,6年的时间培养考取德国技能证书的高素质汽车人才2600余名。

成功的产教模式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和关注,教育部于2015年在我院召开“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助推计划”会议,向全国大力推广。目前,已辐射至全国300多所职业院校,受益学生达3万余人。未来,我院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推广,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汽车从业高技能人才,助力“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的发展。(文/庄子帆)

  •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济宁大道37号
  • 邮政编码:272067
  • 办公室电话:0537-3617778  3617779
  • 招生电话:  0537-3617788  361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