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幸福地学习、工作与生活
蓄水池、透水砖、植草沟,这些大大小小的海绵让校园和家属区学会了自己喝水,十年的海绵校园建设成果如何,我们在一次次暴雨的考验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安全防范,平安校园,十年坚守,护你周全。学院没有高耸入云的华丽建筑,只有踏踏实实的基建工程,他们埋在土里、砌在墙上,我们每天踩踏千百遍,却视他如空气。不管你见或不见,他们就在那里,默默护你前行。

暴雨后,校园内没有出现积水
一场大雨背后的故事
文孟庆宏 温柔
摩羯、贝碧嘉、温比亚,台风扎堆,群“台”共舞,2018夏天的太平洋海面,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太平。台风又双叒叕来了,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登陆我国,登陆时强度为热带风暴级。从山东省民政厅获悉,截止到19日12时,全省平均降水量66.3毫米。菏泽、济宁、泰安等市降水量超过137毫米,济宁地区受“独宠”,迎来了近几年的最强降雨,最大点降雨量出现在济宁李阁站370.9毫米。
370.9毫米,是个什么概念,意味着济宁这个周末要在雨里“泡”着过了!
“台风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故乡”,连续几年夏天都要历经这一劫,道路积水严重,交通陷入瘫痪,河水瞬间暴涨,城市一片内涝,多处房屋倒塌,大树连根拔起,险情不断发生,济宁人民在惊心动魄中再次开启了“看海”模式。
19日当天交警支队&FM105.5路况发布的信息显示:北湖区积水;火炬路、京杭路、济宁大道、荷花路、公铁立交、济菏铁路立交桥、太白路、共青团路、建设路、解放路、刘庄路、琵琶山路、吴泰闸路、机电一路、科苑路、洸河路、任城大道全面积水,难以通行。
就在整个城市几乎全面陷入瘫痪之际,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却上演了不同的剧情。强劲的暴雨肆虐之下,理工人的生活依旧如常,低洼路段只是出现了零星积水,大学湖的水位虽然上涨,但并未危机校园。
其实,18日晚暴雨突降这里也是历经劫难。学院位于北湖区,地属南四湖北端,地面高度为32.20m~34.50m;西邻京杭运河(梁济运河),堤高约7m,地势低洼。8月18日晚暴雨如注,校园大面积积水,学院党委领导亲临现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后勤处工作人员和物业值班人员顶风冒雨艰难作战,逐一排查险情。由于天气情况过于恶劣,辨识度极低,工作人员只能跪在水里,用手去摸索堵住下水口的赃物,更有一些员工干脆脱掉形同虚设的雨衣,直接泡在风雨中清理排水。
学院图书馆车库地势低洼,暴雨忽来如山洪般被灌水。物业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图书馆车库的排水系统,由于积水过多,又不断有暴雨涌入,排水系统不能及时将水排出,学院党委立刻增派两个大功率抽水泵,一齐发力,连续工作4小时后将地下车库积水彻底排空。
鉴于城市规划,整个校园的积水都要经过南大门排水管道再通过市里的管网才能将校园积水排出,而且整个地势低洼的太白湖新区大面积积水,导致管网的水形成倒灌,致使校园内的雨水不能及时排出。这时学院的“海绵”系统便发挥了作用,蓄水池、透水砖、植草沟,这些大大小小的海绵让校园学会了自己“喝水”,历经八年的海绵校园建设成果如何,我们在一次次暴雨的考验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0年建校之初,学院一期建筑群便荣获济宁市十大优秀建筑称号。学院占地1022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076亿元。学院整体设计设计简洁大方,占地面积广,没有高层建筑,绿化面积大,教学区建筑彼此相连,体现出文理交融的学术氛围。学院没有哗众取宠的设计,但是埋在地下、刻在墙里的水电基建工程,八年来一直默默坚守捍卫着学院的安全。2016年山东省高工委安全检查组莅临我院指导工作,对学院安全防范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八年来,学院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没有发生一起食品中毒事件,从而切实保障了师生安全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维持了学院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正是因为学院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质量过硬的基建工程、尽忠职守的后勤队伍,才能在每年全城启动“看海”模式时独善其身。
19日下午,暴雨初歇,学院领导带领后勤工作人员仍然继续在整个校园中逐个排查,发现排水管道口有树叶等杂物堵塞,及时清理。学院外一片“汪洋”,学院内岁月静好,被雨水冲刷过的干净的校园里,行走着一队蓬头垢面湿漉漉的理工人,头发上、指缝里全是肮脏的泥水,但是在他们脸上丝毫看不到奋战一宿的疲惫,而是会心的自豪。
你看不到黑暗,只因为有人替你撑起了光明;你觉得轻松自在,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向最可爱的后勤工作人员致敬。
安身才能立命
——教职工宿舍书香名邸小区历经考验
文 陈锐 温柔

教职工宿舍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
古人有云,安家才能立业,立业才能报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此阐释的也很直观。从古至今,安家就被视为成年后的首要大事,唯有安家后才能安心去创造事业治理国家。
2009年济宁贸易学校、济宁商业学校、山东省机电学校三校合一,迁址太白湖,由此,分散居住在济宁、兖州、曲阜等地的600余名教职工便开始了栉风沐雨的漫漫征途。为了不耽误教学,住在兖州的老师每天不到6点便起床准备赶班车,晚上7点多才能回到家。住在曲阜的老师更是每日闻鸡起舞,还要自驾60公里的路程来上班。
学院党委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深入太白湖区调研,积极与京投公司对接,许可书记经常亲自带队到工地现场处理拆迁、开发、建设等相关事宜。人事处、基建处、后勤处、工会,群策群力,以全体教职工“住有着落、上课安心”为己任,无数次来往于国土资源、规划、交通、消防、人防、供水、供电、环保等部门,从而保证整个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书香名邸项目于2013年2月正式开工, 2013年5月通过基础验收,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为保证广大教职工能够尽快入住,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山东京投集团全力加快施工进度,倒排工程计划到日,责任落实到人;实行领导带班制,项目班子成员每天轮流进行现场巡视,每天下午5点与现场负责人碰头,交流当天工程进展情况,安排次日工作计划,重点解决施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夏季晴热高温天气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期,为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为确保工程进度,在夏季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顶酷暑、冒烈日,挥汗如雨;同时夏季晴热高温天气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期,为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对所有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大检查,强化现场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人员和到位人员做到工作任务清楚、危险点清楚、现场环境清楚、安全措施清楚。
冬季温度骤降,给施工进度及技术造成一定难度,为保证项目主体能够按照预定节点完成,项目部全体职工克服困难,搞研究、抓质量、保工期,细化节点目标,多个工作面全面展开。由于夜间温度较低,不利于混凝土养护,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等质量通病,项目部管理人员从克服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入手,尽量避免夜间混凝土浇筑,将浇注时间安排在白天,对工程技术人员和安质检人员进行细化分工,安排专人对混凝土浇筑成品进行保护,并加强收面等养护工作。要求各施工单位结合实际,在模板施工、钢筋绑扎等过程中加强旁站、过程验收和监督,严格按照规范和冬季施工要求施工,确保每次混凝土浇筑前业主、监理验收一次性通过。
2016年元旦之际,随着2号楼成功上房,我院书香名邸小区成为太白湖新区第一个配置完善且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居住小区。小区内各项消防设施齐备,所有电线实现套管保护,各条楼道宽敞明亮,各项管理科学规范。住房问题的解决,大大节省了教职工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能以更多的时间和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
交房之际,济宁突降暴雪,全市交通中断,各部门放假、各中小学集体停课,但是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内教学秩序景然,住在职工小区的老师无一迟到,并且还主动承担了住在校外被大雪阻隔的老师的教学工作。
今年暑假热带风暴“温比亚”突袭济宁,全市交通基本陷入瘫痪,整个济宁几乎都“泡”在水里了,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然而在一片“汪洋”中,教职工小区的排水系统在关键时刻顶住了严峻的考验,小区外水流成河,小区内丝毫没有积水之患。走在被雨水冲刷干净的小区里,虽然看不到明显的排水设施,但是小区路面铺着渗水砖,地下布满雨水管,道路两边的绿色植被里,每隔一段就设有一蓄水池。兴冲冲跑下楼来“看海”的小朋友只能到小区外去趟水了。
无论是教职工小区还是学院整体建设,都采用了同样简洁整齐的设计,但正是那些看不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默默守护着我们的舒适生活。
智慧校园 改变生活
文 冯知岭 温柔


想去食堂吃饭没带饭卡?想去图书馆借书没带借书证?想办理离校手续可是来不了学校?“佛系”少年们是不是经常遇到类似问题,怎么办?怎么办?切莫慌张,学校都已经为“懒癌晚期”的你准备好了。你只需要一个手机,轻轻松松,全部解决。
如今“低头一族”队伍逐渐壮大,手机离开视线三分钟便开始出现心慌气短心神不宁等一系列症状。既然无法阻止,堵不如疏,不如好好利用手机。学院建成新一代校园一卡通——“虚拟校园卡”系统,实现校园卡电子化。使用微信领卡、激活后用二维码扫描就能实现校内消费及门禁、图书借阅等身份识别各类功能。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新生入学,总是紧张兴奋的,“我被分到了哪个宿舍?哪个班?”“我的辅导员长什么样子啊?”……新生对新校园的疑问都能得到“有图有真相”的解答,还未入学报道,倒是对学院已经了如指掌。学生使用网上迎新系统,入学前就完成网上报到、注册信息,还可提前查询学费扣款情况、编班情况和辅导员等信息。对学院来说,提前了解到学生的网上注册和缴费信息,能实时掌握学生的线上报到情况。今年迎新系统的使用情况远好于去年,平台显示高职整体报到率为92.25%。
每每到毕业季总有兵荒马乱的“赶脚”。没还的图书、没结清的费用、没注销的卡、没处理完的违纪、没补完的考试……临毕业前两个月就已经开启结算模式,一路奔走呼告于各个部门。但是今年的毕业生却“轻轻的走了”,2018届毕业生首次使用网上离校系统办理毕业手续,基于微信学生可一站式完成学费住宿费在线缴纳、成绩补考查询、图书馆还书、公寓中心退宿、学生处违纪处理、后勤处一卡通办理、二级学院相关材料上交等方面的事务。简直就是开挂模式,速度与效率,让广大毕业生可以安心品味最后的校园欢聚时光。
智慧改变生活。学院建成了包含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中心的数字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和移动平台,集成对接教务、OA、人事、资产、科研、一卡通、图书、网站群,基于单点登录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的信息集中展示和不同业务系统的服务集成,形成教职工、学生、科研、图书、一卡通消费、资产等6个维度的综合数据分析。围绕学生工作整合或协同多部门联动办公,覆盖新生、在校生、毕业生3个阶段,建成迎新、学工、团委、公寓、离校5大模块的大学工系统。
“玩儿微信也能解决日常生活需要,智慧校园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舒适便捷很多。”一名大一新生说。随着学生的需求增强,学院还将在校园客户端及微信服务号上提供更多个性化资讯服务,科技改变命运,智慧方便生活。
我们就是“别人家的食堂”
文 温 柔

有一种味道,叫校园食堂,一个新生吐槽、老生从容、毕业怀念的地方。那些年你和食堂阿姨斗智斗勇的爱恨情仇,窗口小妹的温暖笑容,食堂没有校外的小吃摊够味儿,也没有饭馆的红烧肉来劲,可它就像妈妈烧的菜,吃多了腻,久了不吃又想念。我们怀念的,是食堂的感觉,是食堂的回忆,和跟你一起吃饭的人,那些说过的话、经历的场景。
在大学,早上睁眼第一个问题:“早饭吃什么?”接下来“午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附加问题“夜宵吃什么?”
学院建校之初,家底薄、时间短,但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投入,目前高职院校申报省级标准化食堂的不多,但学院硬是节衣缩食把资金投在了围绕学生的基建上,建设成了省级标准化食堂,2012年顺利通过评估验收。食堂分为三层,粗加工间、操作间、男女更衣间、仓库、办公室、备餐间、洗消间、餐厅布局合理,饭菜品种花样丰富,价格合理,学生满意度测评达90%以上。
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学生,学院专门开辟出清真食堂,聘请北疆饭店厨师为学生定制荤素搭配营养餐。在物价暴涨的今天10块钱能干什么?10块钱买不了一杯饮料,10块钱买不了一个汉堡,但是在学院清真食堂,10块钱你可以敞开肚皮吃到饱,鸡鸭鱼肉蛋菜饭汤一样不少,还有餐后水果甜品,简直不要太丰富,来华留学生在这里生活了半年多,纷纷表示学院的饭实在太诱人,止不住的长肉肉也是很无奈了。
前几天,一个6月份才刚刚离开学校去实习的建筑系大男孩儿在微信群里说“我想念食堂二楼的蛋炒饭了”这句话说出来,好多女生都哭了。这就是大学食堂,你学生时期抱怨最多,但是离开后又令人回味的地方,是具象的青春,是在我们的回忆里有味道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