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职知识产权学院讯 5月9日,济宁市科学技术协会与济宁市人工智能学会联合主办的“汇聚智慧资源,共探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新路径”专题会议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718会议室召开。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科普及产业升级中的创新应用,为区域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建言献策。济宁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吴晓华,党组成员、副主席任涛,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罗文洁,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高琰,以及济宁市人工智能学会同志出席会议。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罗文洁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深刻重塑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路径。在当前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素养已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之一。学校已启动“人工智能 + 教育”创新计划,创新性地将知识产权课程深度嵌入人工智能专业教学体系,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学校积极联合企业,共同开发虚拟仿真案例库。案例库通过模拟技术研发过程中涉及的专利申报、侵权纠纷等真实场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培养既精通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知识产权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技术+产权”双轮驱动能力的创新力量。
高琰则从技术转化与法律规制角度提出建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需建立‘创新-保护-应用’全链条机制。我们正联合企业开展专利导航项目,协助制定人工智能领域数据合规、算法知识产权保护方案,为技术落地扫清障碍。”
协同创新打造人工智能科普与产业生态圈
吴晓华提出"三维赋能"行动计划:一是建设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基地集群,面向青少年开展编程、机器人等沉浸式教育;二是组建跨行业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推动算力、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三是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发掘培育本土优秀项目和团队。
任涛指出,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与行业界限。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网络,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与协同攻关,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为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成果丰硕建立长效协作机制
此次会议为济宁市人工智能发展锚定了“教育筑基、科普助力、产业突围”的实施路径,标志着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迈入新阶段。下一步,各方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串联教育、产业与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济宁打造鲁西南人工智能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