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职能源与材料工程学院讯 3月15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能源与材料工程学院组织20余名青年志愿者赴济宁市任城区中南锦康护理院,开展“青春暖夕阳”主题志愿活动。

负重前行显担当,细节之处见真情
黄金豪与丁亚磊作为第一分队的“体力担当”,主动扛起后勤保障的重任。一箱箱生活物资、一件件医疗用品,在他们坚实有力的臂膀下,被稳稳搬运至指定区域。护理院工作人员不禁感慨:“这些小伙子搬东西比我们还细致入微,连箱子的边角都轻拿轻放,就怕磕碰到走廊里的老人。”搬运途中,黄金豪敏锐地发现一位坐轮椅的老人正试图独自取高处的水壶,他立刻如离弦之箭般小跑上前帮忙,丁亚磊心领神会,默契地调整轮椅角度。一个眼神的交汇,便完成了一场无声却高效的团队协作,诠释着志愿精神中的互助与友爱。

俯身洗足传孝道,指尖温暖抚沧桑
在活动室里,梁柏豪与刘增硕带领的小组正以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老人的关爱——半跪在地,为老人们细心洗脚。刘增硕手持毛巾,轻柔地擦拭着老人脚背的每一道褶皱,边洗边与老人唠着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一位奶奶眼眶微微泛红,说道:“我孙子在省外读书,好久没人给我洗过脚了……”话还未说完,梁柏豪便立刻笑着接过话茬:“奶奶,今天我们就是您的亲孙子!”活动临近尾声,志愿者们还贴心地为每位老人修剪指甲、涂抹护肤霜。脚盆中荡漾的水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他们专注且满含温情的眉眼,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老人的敬重与关怀。

歌舞飞扬焕童趣,银发翩跹展欢颜
二楼走廊在志愿者们的精心布置下,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欢乐的临时舞台。王广振手持麦克风,放声高歌《最炫民族风》,那激昂的歌声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王珂轩则带领着老人们打起欢快的节拍。当熟悉的《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82岁的李奶奶仿佛被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她突然起身,手中高举着随风飘扬的红旗,载歌载舞起来。“这些孩子让我想起当年在文工团的日子!”曾从事文艺工作的张奶奶兴致勃勃,主动教志愿者们跳起胶州秧歌。一时间,红绸翻飞,笑声不断,代际之间的隔阂在这欢快的氛围中悄然消散,仿佛岁月的鸿沟从未存在过。

倾听岁月诉衷肠,记忆长河拾星光
三楼静养区,潘金旺与曾特选择用倾听来传递温暖与关怀。面对听力衰退的赵爷爷,曾特耐心地将问题逐字写在便签纸上,一笔一划都饱含着对老人的尊重;潘金旺则双手捧着老相册,静静坐在抗美援朝老兵身旁,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勋章背后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志愿者们还特意带来了智能语音相册,将老人们的口述历史转化为永恒的数字记忆,让这些珍贵的回忆得以长久保存。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在离别的拥抱中,突然清晰地说出:“下次还来陪我说说话好吗?”这句简单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在场所有人情感的闸门,也更加坚定了继续传递温暖的决心。

牌桌对坐乐无穷,老少同欢笑满厅
在牌局里,志愿者们巧妙地把控节奏,既让老人充分享受胜利的喜悦,又让每一局都充满挑战和乐趣。每一次出牌,都伴随着欢声笑语;每一次胡牌,都引发一阵欢呼。在这里,没有年龄的差距,只有共同享受欢乐时光的喜悦,整个房间都洋溢着温馨与和谐。

在归途的路上,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着一天的感受。正如能源学子始终坚信的:真正的能量并非仅仅蕴藏于钢铁与电路之间,更深深扎根在一代代青年永不停息的爱与责任之中。这份爱与责任,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照亮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传承不息,熠熠生辉。